了解戒指的起源,了解老银剔底戒指

来源:Derier蒂爵珠宝 发布:2021-12-24

  关于戒指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概说的是一个国王,他非常容易发火。其实他有时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却总是控制不住。他的一个臣子就想了一个办法,做了一个漂亮豪华的戒指,戴在国王的手上。他一生气,拍桌子就会感到疼,这样他以后就不会老发脾气了。国王给这个指环取了一个名字叫戒指。我多年来也有在左手无名指套一枚戒指的习惯,无事随意的在手指上转转玩玩。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在感到内心压抑忍不住要爆发的时候,摩挲着戒指,告诫自己要静心,要心平气和,不要急,慢慢来。事实证明,所有的问题终会“柳暗花明”,所有的烦恼终会“烟消云散”。

光芒~简奢款(车花)-01.jpg

  那个关于戒指起源的故事我想多半是后人演绎,其实在中国,考古方面可以证实戒指的使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戒指在古代多称为“指环”,而“戒指”之名的出现,则是元代的事情。直到明代以后,“戒指”的称呼才多了起来。戒指这种饰品,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到如今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一个不小的角色。或作为装饰,或作为婚姻的信物,或纯粹用来炫富。

  我的这枚剔底工艺加工的“双寿花卉戒指”,一幅图片看到的是老物件上常看到的变体的长长的“寿”字,寓意“长寿”。这枚戒指,两个寿字对称分布,中间以两种花卉间隔。一种是荷花,在古代的饰物上,通常有两种寓意:一取“荷”音,与梅花结合,寓示和美,与盒子结合,寓示和合;另取“莲”音,与鱼结合,寓示连年有余,与孩童结合,寓示连生贵子等。牡丹一直寓意着富贵美好。上两种花卉结合,寄托主人长寿和“连年富贵”的期望。

  这枚戒指能够成为我老银戒指收藏中的最爱,主要在于她漂亮的剔底工艺。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银子一直是贵金属,为了节省材料,所制作的银器普遍比较薄,故大都采用錾刻工艺,为了增加表现力,取得浮雕的效果,也大量采用在银片后部冲压凸起再进行錾刻的方式。而要进行剔底加工,物件通常要求比较厚实(太薄了容易剔漏,容易变形)。同剔底工艺比较,普通錾刻方式金属材料损耗少,并且对工具以及加工力度等方面的要求也少。 如果还是不能较好理解錾刻和剔底的区别,让我采用刻印章的例子来给大家说明一下。刻印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方式。阴刻大体就是在印面上写上字,沿笔迹刻下去,将着墨部分除掉,使字体低于印面,这种方式用在银器加工方面就是錾刻(银器錾刻大多是采用线条的形式,清初民国,又出现了一种斜刻,我认为属于錾刻与剔底工艺的结合)。另一种刻印方式,当字写在印面上后,保留笔迹部分,将字迹周边材料剔掉,使字体凸出,谓之阳刻,这种加工方式用在银器上就类似剔底工艺。相比于木,银器较硬力度难掌握,相比于石,银无脆性加工易粘连,故在银器加工方面,剔底工艺对工匠的技能技艺要求很高。剔底工艺加工的老银器存世数量不多,并且大多剔底加工物件,因加工难度大,表现题材的线条大多比较生硬呆板,缺少柔活圆润的感觉。

  这件戒指产地在东北,形制透露出北方人的大气抑或霸气,是目前我发现剔底戒指中最大的一枚(11.68克,通常大多在3-5克),也是加工最漂亮的一枚。剔底干净利落,线条柔美又不失刚硬。


蒂爵珠宝京东旗舰店
蒂爵珠宝京东旗舰店-蒲公英
  • 在线客服

  • 预约到店

  • 0

    购物车

  • 订单

  • 回到顶部

了解蒂爵君最新动态,添加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