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印石欣赏 篆刻风流印石

来源:Derier蒂爵珠宝 发布:2021-08-30

  农民离不开土地,篆刻家离不开印石。印石的广泛应用,宣告了以实用为主的铜印时代的结束,开创了以艺术欣赏为主的石印新时代。印石有着温润细腻、脆软相宜的特质,为文人提供了自篆自刻的理想艺术载体,促进了篆刻艺术之花在华夏艺苑茁壮成长,因而备受历代篆刻家的钟爱,而在众多的印石品类中,青田石是最早、最佳、最广泛应用的印石,它在煌煌中国篆刻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

  


  


  青田印石

  子昂始取灯光冻

  长期来,印学论著皆称“元末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为石印之始”“后来摹刻忽以石,其法创自王山农”,这种“王冕首创用石刻印”的观点是不符合史实的。

  石印,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已有。河南汲县山彪镇第一号墓地曾出土一枚“出工和世”石玺。山西榆次五湖岭曾出土一枚“安国君”秦汉石印。湖南长沙曾出土40余枚西汉滑石印。南京曾出土晋代“零陵太守章”石印。史料与出土文物都证明:早在元末的王冕之前,已有用石作印的悠久历史。

  王冕并非是用石刻印的创始人,这一观点近年来在印学界已逐渐形成共识。但是,对王冕刻印用的“花乳石”,至今依然众说纷纭。

  


  青田印石

  明·刘绩《霏雪录》载:“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明·郎瑛《七修类稿》载:“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这些是有关王冕用石刻印的最早记载。黄质《古印概论》中认为:“会稽王冕,自号煮石山农,创用青田花乳,刻成印章”。这是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花乳石即青田石。但也有许多不同看法,如朱家濂在《印章的历史和艺术》中认为;“王冕用浙江天台山所产的花乳石刻印,风气一开,石印逐渐流行。”韩天衡先生认为:“花乳石即花药石,是一种深赭底色,其间有着星白花的萧山石。”杨士安先生认为:“王冕诞于诸暨枫桥郝山下,距花乳石产地上京不远,故取以刻印,可称方便。”笔者以为由于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又没有王冕的印作遗物,所以难以定论。十多年前,笔者就认为:“花乳石又名花蕊石,是产于河南的药用石,又可人工雕琢。”花乳石之名最早见于医学专著。宋代官修的《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载:“花蕊石或名花乳石,出河南阌乡县。”《本草经疏》载:“花乳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本草图经》载:“花乳石,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大者,人用琢器。”可见,“花药石”、“花乳石”、“花蕊石”均是同一种药用石,因其质脆软,亦可作印材。因此,可以认为这是对“花乳石”一词的借用与延伸。此类“花乳石”,在现代矿物学上称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滑石,数种物化性能相近,大多用作工业原料,少量质优者作雕刻石、印石。所以,沙孟海先生在《印学史》中认为“花乳石是一个总名。”王伯敏先生认为花乳石是“青田石一类”,这些提法是较为确切、缜密的。

  


  明 何震 篆刻(青田石) 释文 听鹂深处(连款)

  元明之前,作印用石仅为实用、便利,认为石印“不耐久,故不传”,是金、玉、象牙高贵印材的代用品。当文人发现印石特有的潜质,成为游艺的载体之后,印石遂变为“金玉难优劣”的宝物,进而形成“贱玉而贵石”的风尚。而开一代新风的著名文人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

  清乾隆举人韩锡胙在《滑疑集》中记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韩锡胙(1716—1776),青田人,官至苏松督粮道,工书画,诗、古文尤俊拔,时人称他为刘基之后“青田第二异人。”他对印学亦深有研究,为《诸葛寅安铜印谱》、《阴骘文印谱》、《湖州吴氏印谱》、《石缘印谱》等作过序,其记载当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明 文彭 篆刻(青田石) 释文 琴罢倚松玩鹤(连款)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画大家。他创造了婉转流利、圆润劲秀的印文体——圆朱文,开创了署于印侧的边款,摹辑了我国较早行世的印谱——《印史》,倡导“汉魏而下典型质朴”的印风,在中国印学史上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他还是至今有史料记载能亲手刻印的第一位印学家。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赵魏公(孟頫)私刻‘水晶(精)宫道人’。”赵孟頫在大德十年(1306)写给王利用的信中亦提到:“名印当刻去奉进”明徐上达《印法参同》曰:“赵松雪,篆玉箸,刻朱文,颇流动有神气。”清高积厚亦谓:“迨赵吴兴,工书,而精于刻,力追汉人。”赵孟頫则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使用青田灯光石刻印的第一位篆刻家。

  


  清 丁敬 篆刻(青田石) 释文 曹焜之印(连款)

  花乳青田质最良

  青田石俗名图书石。唐宋时期,“有某氏图书之记,惟以识图画书籍。今刻私印亦曰图书,误矣”(都穆《听雨纪谈》)。但因约定俗成,“图书”成了印章的代名词。青田石在宋代就盛行刻制文房雅具、私印,故当地将青田石直呼为“图书岩”。至今口语中仍普遍流行图书山、图书洞、图书凳、图书凿、雕图书等。元明时期,青田石进入篆刻艺术领域之后,文人为其分别命名为灯光冻、鱼冻及青田花乳石等。

  


  


  青田印石

  “冶金刻玉古时章,花乳青田质最良”,这是数百年来篆刻家对青田石材质的普遍赞誉。明代篆刻家、印学家沈野认为“或曰:灯光、鱼冻固妙矣,而金、玉、银、铜更自可爱。今足下独刻石,余一切罢去,何耶?余曰:金玉之类用力多而难成,石则用力少而易就,则印已成而兴无穷。”明代篆刻家甘旸认为“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其文俱润泽有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明代印人吴名世认为“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行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令人忘刀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清代篆刻家黄易认为“吾浙产石,青田较胜昌化,谓其柔润脱砂,仿秦汉各法,奏刀易于得心应手。”清代学者谢坤认为“图书之石,青田县所产称最。” 现代篆刻家娄师白认为“青田石的石质细腻非常,既不太坚硬,又不太脆,随刀刻划,能尽得笔意韵味,所以青田石的石性是最好的”。篆刻家高石农认为“青田石,石质脆而松,成印的效果很好,如作画用的‘上好棉料纸’。而寿山石较坚实,腻而不爽,似‘风矾宣纸’。昌化石多砂钉,难以受刀,似‘拖矾宣纸’”。韩天衡先生认为“青田、寿山皆是石中之翘楚,令刻家和藏家心荡神移,是得一望二,嫌少欠多的尤物。然纯以刻印出发,则吾依旧惟倾心于青田。”

  


  


  青田印石

  青田石能成为最理想的印材是由其天然品格决定的。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是我国的“四大名石”。其中寿山石基本上属地开石、高岭石;昌化石属高岭石;巴林石属高岭石、明矾石,皆主要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唯独青田石主要属叶蜡石类。诺尔人工合成叶蜡石矿物的科学实验证明:在多量水参与下,在氧化铝、氧化硅分子比为1:1或1:4,温度为摄氏400—500度,压力为300—540大气压时可形成叶蜡石。而温度为250—350度,压力为41—168大气压时则形成高岭石。可见,青田石生成时的温度、气压较高,故石质较致密、耐温。因耐温而便于对石章加温封蜡,不必顾忌因加温而影响石质,不会出现干蜡现象,故不必用油养护,便于保洁、抚摩、玩赏。因致密,虽外观上不够晶莹透明,却少筋裂格纹,色彩稳定厚重,刀感脆爽随心,印作富金石味。钤印时印石吸朱不渗油,印文特别清晰。

  


  


  青田印石

  青田石备受历代篆刻家的青睐,成为首选印材,被广泛应用。明万历丁未(1607)年,潘云杰在编辑集印2600余方的大型印谱《集古印范》时,“悉索好古家收藏古玉、古铜印章。其未备者,购青田石,请苏(宣)、杨(当时)二名家,手为摹勒,不惟大小方圆,仿佛旧制,其刀法笔意,宛与古刻相肖,无毫发爽也”。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太仓张灏编集的《承清馆印谱》中,共见印664方,其中冻石498方,占四分之三。在《西泠后四家印谱》中,见印344方,除经火的38方外,青田石216方,占百分之七十。在漫长的岁月中,青田石为篆刻家提供了一片刀耕的肥沃土地。

  中国地域辽阔,印石品类繁多。青田石没有鸡血石妖艳的色彩,没有田黄石炫目的身价,它更象一位儒雅的长者。在它身上记录着许多篆刻家的动人故事,装点着无数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它在篆刻艺术史册上将永放光芒。


蒂爵珠宝京东旗舰店
蒂爵珠宝京东旗舰店-蒲公英
  • 在线客服

  • 预约到店

  • 0

    购物车

  • 订单

  • 回到顶部

了解蒂爵君最新动态,添加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