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价格以克论价?别小瞧和田玉了!

来源:Derier蒂爵珠宝 发布:2021-02-09

  玉越买越贵,这几年又接连的曝出了小子玉创成交纪录的新闻,于是媒体上便常能看到克价过万的宣传,卖家也经常以此说事而,甚至直播中也赫然贴出了“克万专场”的公告,大有先斩后奏,以既成事实胁迫消费者承认之势。多位爱好者曾以此致询参玉,今天我就在此向大家解释一下和田玉的“克价”当如何看待,又如何在交易中加以利用。

和田玉 (8).jpg

  要提到以克论价,咱们老百姓最为熟悉的必然还是黄金,这由来已久,人们早就已经习以为常啦。可是仔细考虑,黄金的克价在实际的交易中尚存在着两个问题。

  其一是纯度,24K、千足金、万足金乃至18K金,相关管理部门清晰的将之划分,遇到成色不足的情况加以检测,可以说这是有法可依的规范化产品。

  其二是加工工艺问题,除了少数购入金条收藏的人以外,大家买的主要还是花团锦簇的金饰品,其上当然加载了制造成本,所以不少品牌金店的商品上还要略加上每克几十元的工艺费用,注意这还是在加工碎料绝大多数都可经熔炼回收的黄金之上。

  我们反观和田玉又要如何限定克价呢?假设你所要买的只是子玉原石,要如何评估它的品质?哪怕是最显而易见的白度,有人创造性地利用香烟将它的白度强行划分为所谓的一度白、二度白,但在现实生活中同一明度的子玉还可能存在闪青、闪灰、偏黄、偏冷等色彩倾向。而且白这个颜色又极易受光源、环境色等因素影响,可以说实操难度极大。

  至于油润度、脂粉感、糯性、老熟气这些十分感性难以量化的指标,我们又将怎样客观的评级,再将之应用到“克价”之上?整日里拿克价说事儿的人您能给我个答案吗?

  咱们再说说雕刻加工中的“克价”问题。有的商家忽悠小白们说:他所熟识的某某大师雕工就要数千元一克。信以为真的我往往会追问一句“您是按原石称重计价呢?还是以雕刻中的减重计价?又或是以所遗下的成品重量计算?”

  如果是以减重去料计算工费,那会不会有人为了多多获利将好端端的子玉过渡穿凿镂空?而如果以玉器成品重量计价,又会不会大家今后都去做浮雕、薄意雕,也不考虑原石的实际情况,尽量少去料就是啦?

  其实你真的去问玉雕名家如何计算工费,本份些的人都会告诉你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是以工时计价。凭借多年的经验,粗略地估计一下,一颗子玉要做某个题材的成品,要用什么样的工,又要做多少个工作日,就可以算出工费来。假使一个日赚千元的工匠雕个观音要用十天的话,那么这件东西的工费就是一万块,再加上抛光费用也就是基本的工艺成本了。

  用重量来衡量玉石类收藏品的价格,这一体系应到和田玉之上还真的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在这里面印石中的田黄当称得上是个“老前辈”,早在清代行内就有了“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随着田黄的日渐稀少,这种说法一路水涨船高,同时后世里田黄的雕刻过程中也越来越少大胆切料,更多地采用前述的“薄意雕”,从这一点上看,它明显也比和田子玉更适合以克论价。

  讲到这里您可能认为参玉要全然推翻和田玉的克价体系,其实我倒以为漫不经心地以之为评估中的辅助参考也倒无防,但如果你要太当真,那就未免幼稚了。

  笔者不禁要问那些克价鼓吹者们:按照你们的理论,那么同为收藏品的元青花多少钱一克?《清明上河图》和梵高的《向日葵》在你们那要卖多少钱一克?如果说我讲的这些东西历史与艺术价值成份太高,那么咱们讲个与和田玉旗鼓相当的,品质划分又相对清晰容易的。同为名贵玉石的帝王绿翡翠和老坑玻璃种翡翠怎么至今尚没有人按克重销售?它们的商业化进程可要比和田玉成熟多了吧?

  和田玉克价数万?哼!你太高估了和田玉,也太把子玉瞧小啦!


蒂爵珠宝京东旗舰店
蒂爵珠宝京东旗舰店-蒲公英
  • 在线客服

  • 预约到店

  • 0

    购物车

  • 订单

  • 回到顶部

了解蒂爵君最新动态,添加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