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金银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金银币的货币性很早就体现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在大量先秦文献中,先秦使用黄金的记录很多,主要用于贵族之间的朝贡、赏赐、馈赠、大额支付等。
与铜铸币不同,中国古代金银总体而言属称量货币,须称重计值,而非计枚行使,故在各个时期往往并未被制作为统一形制、统一重量、统一成色的铸币。
金银币称重时使用天平、砝码等,衡制单位先秦有的地区用“斤”,合16两。有的地区用“镒”,合20两。秦统一全国后,法定专用“镒”。汉改为“斤”。魏晋以后用“两”为单位。
在中国,金银作为货币有着久远的历史,《管子》一书中谈战国的货币是“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在《史记·平准书》中又记载着:“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白金即是白银。所以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已不仅表示着财富,而且已进入了货币领域。
从古代金银币的使用看,秦统一时,法令明定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东汉开始,银始见文献有用于赏赐、贿赂之用,魏晋前后黄金使用一度减弱,唐宋时,金银币使用有了很大发展,民间也开始行用,特别是银币逐渐成为通货,宋时银已用以表示物价,流行于社会之上,直至明中叶银币正式成为法定货币,确立了银两制度,政府的田粮、税收都折收银两,官俸和国库开支用银支付,实施了银、钱平行流通的币制。与白银在流通领域的发展相对的,是自明中期之后黄金逐渐减少了在流通领域的使用。清朝延续了银、钱并行的货币体制,清时期的银币其形态变得多样化,并随之产生了相关银货币制造、流通、兑换、成色鉴定等多方面的问题。
后来,随着西方货币和金融制度进入中国,银两的使用受到银铸币———银元的大力冲击,旧式的银币渐渐被近代货币银元等所取代,至1933年当时的政府实施了“废两改元”的货币政策,终至结束了银两制度,旧式的银币才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国家的法定货币,金银等贵金属体现于货币领域是从1979年发行第一套金银纪念币开始,至今已大大丰富了人民币币种,现已成为社会公众喜爱的、用于艺术收藏和投资理财的货币品种,同时也成为中、外文化和工艺技术交流的重要载体。
- 克拉玛依宝石光是什么?属于日光石吗?
- 鉴定证书:珠宝玉石的“身份证”,到底该怎么看
- 长期佩戴黄金首饰有什么坏处吗?别蒙在鼓里了
- 结婚戒指预算1w,买钻石戒指还是买莫桑钻戒指?
- 珠宝商教你挑选钻石戒指,什么款让钻石显大、时尚、牢固?
- 新疆狂风暴雨,雨后出现大片宝石
- “红宝石”2020年的市场行情怎么样?红宝石怎么样?
- “蓝宝石”最新市场行情怎么样?蓝宝石如何?
- 宝石的魅力,你不可错过这些神秘的红色系宝石
- 钻戒定制十大品牌排行 求婚钻戒定制十大品牌